售前咨询 : 028-87077178
售后服务 : 13228103000
经典案例
+ MORE

经典案例

联系我们
+ MORE

联系我们

刘万才:2021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控概况与2022年工作重点
发布时间 : 2022 . 01 . 05 点击次数 : 1708 次

2021年12月30日,在“2021年第三十七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之云上植保线上活动”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刘万才作了题为“2021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控概况与2022年工作重点”的主题报告。现整理如下:


01




2021年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控概况



202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特别是上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同时严重发生,下半年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以及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和玉米穗期病虫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60亿亩次,防治面积80亿亩次,经防治挽回产量损失2,500亿斤,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8.3%。


1.1  小麦重大病虫发生防控情况


2021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偏重发生,通过防控挽回产量损失730亿斤,占小麦总产的26.3%。


小麦条锈病发生严重。全国发生6,693.96万亩,是自2017年以来最重的一年。呈“见病早、范围广、局部危害重”的特点。秋苗最早见病于2020年10月,偶发区的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均有发生,且发病面积较大;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发生较重。


防控措施得当防效显著。全国防治面积1.6亿亩次,是发生面积的2.4倍多。通过实施“秋播拌种”“发生一点、防治一片”“控西保东、打点保面”,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条锈病流行危害,挽回产量损失200多亿斤。


小麦赤霉病流行风险极高。经过全国上下奋力防控,实际见病面积7,000万亩以上,达标发生面积5,000万亩。发病范围广,在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南部等地大发生,北至内蒙古、西到新疆麦区都有发生。


行政推动统防统治防控有力。据初步统计,全国小麦赤霉病预防面积近3亿亩次,安徽、河南等地党政齐抓,各级财政投入防控资金达10多亿元。经上下协力防控,发生面积比预计减少一半,挽回潜在产量损失400多亿斤,并有效降低了赤霉毒素,保障了小麦质量安全。


1.2  水稻病虫害发生防控概况


全国水稻病虫草鼠害发生14.2亿亩次,比上年略有减少。发生程度总体为中等至中等偏重,部分病虫局部严重发生。


发生范围广、面积大、为害损失重的病虫害包括:


害虫: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病害: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穗腐病。


区域性严重发生或呈上升趋势的次要病虫害包括:大螟、叶蝉、稻秆潜蝇、跗线螨;恶苗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条斑病、根结线虫病。


发生为害主要特点为:主要病虫害普遍发生,为害较为严重;


受长江中下游单改双、南方稻区单季稻面积增加等因素影响,螟虫桥梁田增加,二化螟、大螟、台湾稻螟在局部稻区发生程度加重;


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流行范围增大、程度加重,局部造成严重危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等稻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在华南稻区流行,见病普遍,为害较轻;


跗线螨、根结线虫病呈上升态势,发生面积进一步增加,重发区为害严重。


通过实施以生态工程技术、抗耐性品种、健身栽培、昆虫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技术、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技术以及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微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对降低化学农药使用、恢复稻田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水稻重大病虫害为害得到有效控制。据初步统计,水稻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约20亿亩次,挽回稻谷产量损失约820亿斤,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控概况


2021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总体平稳。据初步统计,发生面积8.76亿亩次,防治面积8.57亿亩次,挽回产量损失840亿斤,占玉米总产的15.4%。


受暴雨及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较重,发生面积4,097万亩;河北省全省发生面积1,380万亩,历史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天津市近十年来首次发现玉米南方锈病。


玉米螟近年来发生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年发生面积2.45亿亩次,棉铃虫、粘虫主要集中在黄淮海玉米产区及部分东北、西北地区,发生面积分别为8,500多万亩次和4,900多万亩次。


草地贪夜蛾在全国27个省(区、市)1,241个县发生,实查发生面积2,073万亩,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地区,占全国发生面积九成以上。


今年按照农业农村部《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总体安排,分片区、分时段推进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落实,全年累计防治面积2,800多万亩。


经有效防控延缓了害虫北扩的速度,黄淮海玉米苗期受影响较小,大部分地区虫量低于防治指标,北方玉米主产区未造成危害。


1.4  果菜等园艺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控概况


贯彻落实七部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及时制定印发《豇豆、韭菜、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引导蔬菜产区在采取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做好科学用药。


建立以“三棵菜”为主的鲜食农产品绿色防控示范区30多个,集成、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组织制定“三棵菜”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行业标准,编印“三棵菜”防控技术挂图和防控技术手册,为各地开展“三棵菜”绿色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针对蔬菜、果树重点病虫,开展8项技术、20多个基点的试验示范。


5%氨基寡糖素水剂(正业海岛素)免疫诱抗剂在诱导抗病抗逆、增产提质、农药减量等方面的技术示范;


12%香草寡糖水乳剂防治辣椒病毒病、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安全性、产量和品质评价;


30%乙蒜素·松脂酸铜微乳剂灌根处理对番茄(或辣椒)青枯病的防效,以及采取枝叶喷施和枝干喷淋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效果评价;


3%噻霉酮微乳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的防效以及安全性评价;


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加柠檬烯助剂的混合药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效果评价;


5×108 CFU/克杀线虫芽孢杆菌粉剂防治黄瓜、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评价。


02




2022年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重点



2022年,病虫防治工作将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聚焦“虫口夺粮”和绿色防控两大任务,以组织实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两增两减”行动(即增加统防统治面积,增加绿色防控比例,减少产量损失,减少农药使用)为抓手,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2.1  推动实施“两增两减”促丰收行动


2.1.1  制定发布重大病虫全程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全年病虫防控要求,及时组织制定印发2022年水稻、小麦、玉米和果菜茶等作物重大病虫全程防控技术方案,明确重点防治对象、防治时段、防治区域、防治措施。紧跟农时,指导和引导各地分作物、分季节、分区域及时制定发布关键时期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指导意见,提高防治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组织开展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1.2  推动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行动实施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全面落实“两增两减”促丰收行动。


小麦上,以“两病一虫”为重点,打好小麦重大病虫防控阻击战。重点做好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的防控,也要高度重视近年在晋冀鲁豫等主产区发生严重的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


水稻上,以“三虫两病”为重点,打好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攻坚战。重点做好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控害、统防增效的策略,统筹做好早、中、晚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玉米上,以草地贪夜蛾和穗期病虫为重点,打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歼灭战。针对草地贪夜蛾,继续实施“三区”联防和“四带”布控,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全面扑杀幼虫。针对穗期病虫害,开展“一防多效”,减少穗期病虫危害损失。


2.1.3  实施万名植保人员防控指导服务行动


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以及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和玉米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植保队伍人员业务素质。


组织开展指导服务。在夏粮、秋粮等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季节、关键时期,发挥体系优势,组织国家、省、市、县四级植保体系,开展“万名”植保技术人员“百日”病虫防控指导服务行动,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广大农户开展定由贮控,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提高技术到位率。


2.2  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高质量发展


自2011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发布后,全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植保体系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指引,大力推进绿色防控,逐步探索理清了绿色防控的理念和思路,研发推广了一批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集成了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设了一批绿色防控应用基地,培育了一批绿色防控产品生产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截止2021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类绿色防控示范区17,000多个,年核心示范面积超过6,000万亩,带动绿色防控推广应用面积近11.2亿亩。据初步测算,2021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6.0%,比2006年提高32.5个百分点;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1.0万t。


2.2.1  组织开展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建设3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的要求。


2022年拟组织在全国再创建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整县制推进绿色防控全面发展。


2.2.2  组织开展绿色防控试验和示范


包括新技术试验区、关键技术展示区、集成模式示范区。


采取部省联动方式,重点支持在全国建设100个绿色防控样板示范区,评选发布年度十大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提高展示示范能力。


2022年绿色防控重点试验、示范、推广技术:


根据202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的”要求,2022年计划将重点试验、示范、推广八大类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态控制技术、免疫诱抗技术、四诱技术(光诱、色诱、性诱、食诱)、防虫网阻隔技术、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干扰交配技术、科学用药技术。


(1)生态控制技术


发展农田景观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实现从靶标害虫控制到作物-害虫-天敌食物链的调控。


设计生态岛、斑块、廊道等多种生境的农田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推拉等作用,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控害保益功能;


种植芝麻、菊花等蜜源植物,吸引自然天敌;


种植香根草、苏丹草等诱剂植物,抑制害虫种群;


种植二月兰、蛇床草等储蓄植物,储存自然天敌。


(2)免疫诱抗技术


植物免疫诱抗剂:


重点推广氨基寡糖素类与蛋白质类,已登记产品有141种。


用于拌种、浸种、浇根和叶面喷施等,可以诱导植物抗病、抗逆,促进增产增收等。


拓展其在保鲜、水果免套袋技术上的应用。


(3)“四诱”技术


在光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新型节能高效专用诱虫灯,具有天敌逃生功能,最大限度避免对天敌的杀伤;


在色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新型全降解诱虫板,逐步限用乃至淘汰不可降解的塑料板;


在性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智能自控高剂量信息素喷射装置,以及专一性好、持效期长的诱芯,大力推广草地贪夜蛾、水稻螟虫性诱剂等;


在食诱技术方面,重点推广实蝇类蛋白诱剂、棉铃虫利它素饵剂、盲蝽植物源引诱剂、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和花香诱剂、草地贪夜蛾食诱剂等。


(4)防虫网阻隔技术


广泛应用于水稻、果树、蔬菜上的害虫防治。


尤其在保护地蔬菜上应用,可有效控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甘蓝夜蛾、黄曲条跳甲等20多种主要害虫为害,还可阻隔蚜虫、烟粉虱、蓟马、美洲斑潜蝇等传毒昆虫媒介,达到防虫兼控病毒病的效果。


下一步,在水稻工厂化育秧和保护地蔬菜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5)昆虫天敌保护利用技术


继续大规模推广应用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用于防治玉米、水稻、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害虫。


重点推广应用瓢虫、小花蝽和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昆虫,用于防治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害虫。


(6)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大力推广微生物农药。包括真菌类、病毒类和细菌类,重点产品为苏云金芽孢杆菌、短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寡雄腐霉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推广应用植物源农药。包括萜烯类、生物碱、酚类、类黄酮、甾体等有效成分,重点产品为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素、蛇床子素、鱼藤酮等;


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赤霉酸等新型调节剂;


推广应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包括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


推广应用农用抗生素。包括井冈霉素、阿维菌素、武夷菌素、春雷霉素、宁南霉素、农抗120、多氧霉素和中生菌素等。


(7)干扰交配技术


生物信息对抗技术。通过发射特种声效及特种光效应,干扰、阻断雄雌虫间鸣声通讯、定位、求偶、交配等行为,从而达到控制种群密度。包括茶小绿叶蝉生物信息对抗技术。


性迷向技术。释放雌虫性信息素,干扰雄虫交配。包括梨小食心虫迷向剂等。


(8)科学用药技术


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遵守安全间隔、轮换用药等;


推广应用新型植保机械,超低量喷雾技术;


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


2.3  提升病虫害防控技术科技水平


2.3.1  研究解决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难题


针对目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小麦茎基腐防治难,赤霉病菌抗性上升、呕吐毒素超标,以及水稻、玉米穗期病虫害防控技术不到位、损失较重等问题,组织科研、教学和生产一线专家开展联合攻关,研究解决防治关键技术,试验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集成全程配套技术方案,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的科技支撑能力。


2.3.2  科学评估病虫害防控的植保贡献率


针对目前防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病虫防控贡献率被低估的问题,研究制定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方法,组织各省各地开展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测算评价工作,明确不同发生程度的危害损失,探索研究提出农作物生产的植保贡献率,客观反映植保工作的贡献,为植保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3.3  规范绿色防控覆盖率考核评价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印发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评评价指标及统计方法(试行)》。


2019年开始,全国农技中心正式组织开展绿色防控覆盖率测算评价工作。


特别注意:2020年绿色防控覆盖率首次列入国务院考核各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指标,占总分1分。以后每年的绿色防控覆盖率考核指标将逐年提高。


来源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  刘万才



返回上一页